從歷史最佳到歷史第2差,中國女籃這兩年到底怎麼瞭?

作者:

兩年前的女籃世界杯,殘陣中國女籃豪取亞軍,平瞭在世界大賽上的歷史最好成績。兩年之後,帶著“世界第二”的光環來到巴黎的中國女籃,卻隻帶回來一個小組賽1勝2負、排名第9的歷史第2差的成績——僅好於2016年裡約奧運會的第10名。人基本還是那些人,兩年時間足以讓一支王者之師退化到如此地步嗎?



微觀來看,一支運動隊的成敗與兩點息息相關:訓練和管理。中國女籃遭遇滑鐵盧,肯定是這兩方面出現瞭問題,而且大概率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。知名媒體人管維嘉就在電臺裡透露:有的主力球員因為特殊要求不被允許,就“小傷大養”。這支女籃是否團結?是否還能全員百分百狀態投入訓練?一連串問題待解。

宏觀來看,女籃的成績與聯賽的情況也有分不開的關系。由於沒有工資帽的約束,最近幾年國手聚集到川蒙兩大豪強,而外援名額又限制得很死,其他球隊無法合理地補強,致使川蒙斷層式領先其他球隊,聯賽對主力國手們的鍛煉價值變少瞭。當你不發全力就能贏下大部分比賽,連訓練時恐怕也會缺乏動力,更別提走出去看一看瞭——躺在功勞簿上就能賺得缽滿盆盈,誰還願意出去做小伏低?看看在海外聯賽鍛煉近一年的李月汝,就能大致明白WCBA的本質就是“舒適圈”。



王思雨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談及夏天一系列熱身賽的失利:“還是不適應高水平、高強度、高對抗的比賽,因為我們很久沒有和世界水平打過比賽瞭,最近這一年一直在亞洲。”這就是缺乏競爭帶來的惡果。不過好消息是,根據前些天新賽季競賽規程征求意見稿的內容,開放外援已基本成為定局,壞消息是,工資帽仍然遙遙無期。因此,有的土豪仍在變本加厲地燒錢、簽大牌,目的無外乎給奪冠再多加幾個保險,可毒害的卻是中國籃球的大環境。如此舉動,不禁讓人想起鼎盛時期不按市場規律出牌的恒大足球。

另外,聯賽突然從那3年時期的單循環變成2023-2024賽季的雙循環,再加之球隊增多,常規賽場次從16、17場,暴增至36場。像川蒙這種爭冠球隊,還要再加9場季後賽。比賽數量多、周期長,是否加重瞭出生於1995、1996年的幾名主力隊員的傷病,致使她們無法得到充分的恢復?



再者,後備人才的培養和挖掘完全失能,最近兩年,除瞭羅欣棫、楊舒予,幾乎沒有像樣的年輕球員湧現,即便是這兩個在“00後”裡相對拔尖的球員,也得不到應有的培養,大賽、小賽上場機會都不不是很多,奧運會分別隻登場瞭1分鐘、0分鐘。



小年齡段更是後繼無人。2023年,U16國青女籃在U16女籃亞錦賽僅獲歷史最差的第6名,同年,U18國青女籃在U19女籃世界杯再“奪”一個歷史最差——第13名。這無不是後備人才培養危機的真實寫照,若不是上天賜下一個2米23的張子宇,恐怕今年U18女籃亞洲杯也很難完成挺進前4的目標。

如果說聯賽和梯隊是女籃的土壤,那麼隊伍的訓練和管理就是園丁的養護,當兩者全都一塌糊塗,再無畏的金蘭也隻能凋謝、枯萎瞭。

/n